蘋果AI領域的動蕩近日再度升級,一系列內部紛爭與人才流失事件,將該科技巨頭的AI戰略推向了風口浪尖。據外媒深入報道,蘋果內部AI團隊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天才級人物的離職,到核心團隊的四分五裂,一場關于技術理想與商業現實的較量正悄然上演。
故事的焦點人物,前DeepMind大神龐若鳴,其在蘋果的角色猶如一顆璀璨明星,引領著基礎模型團隊向著通用人工智能的宏偉目標邁進。然而,這位被寄予厚望的領軍人物,卻在近期宣布離職,轉而投入meta的懷抱,據傳meta為此開出了高達4年2億美元的天價合約。龐的離去,如同一枚重磅炸彈,在蘋果內部引發了連鎖反應。
龐若鳴的離職,不僅帶走了他的技術才華,更讓蘋果基礎模型團隊士氣低落。緊隨其后,團隊中的另一位核心成員Tom Gunter也決定追隨前領導,加盟meta。Gunter作為蘋果最早研究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專家之一,他的離開無疑是對蘋果AI團隊的一次沉重打擊。團隊中的其他成員也紛紛尋求跳槽機會,蘋果AI團隊似乎正面臨分崩離析的邊緣。
蘋果內部的矛盾,早在龐若鳴團隊與軟件產品團隊之間就已顯露端倪。前者追求科研理想,致力于打造具備通用智能的AI;而后者則更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穩定性。這種理念上的沖突,隨著蘋果AI戰略的調整而愈發激化。當Federighi接管Siri業務,并提出評估使用外部大模型替代自研方案時,基礎模型團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感。
更令人心寒的是,龐若鳴團隊曾向高層展示了一個原型版本的大模型,該模型支持多輪對話、回答問題,并有望驅動新版Siri。當時,蘋果AI負責人Giannandrea對此表示了高度認可,稱贊其為“蘋果的未來”。然而,僅僅幾周后,高層卻突然宣布新Siri推遲到2026年發布。這一決定,讓基礎模型團隊成員感到困惑和憤怒,他們不明白自己的模型究竟出了什么問題,為何會被打入冷宮。
蘋果的AI困局,其實早已顯現。自2011年通過Siri將AI推向大眾以來,蘋果在AI領域的進展一直不盡如人意。盡管在2018年挖來了John Giannandrea全面負責AI戰略,并鼓勵研究人員發表研究成果,但蘋果在ChatGPT發布時并未能迅速作出反應。最終,自研LLM的重任落到了龐若鳴團隊的肩上。然而,由于高層對LLM實用性的質疑,龐的團隊在ChatGPT發布前一年就完成了LLM研發,卻選擇暫緩發布。結果,蘋果錯失了時代風口,眼睜睜看著OpenAI等競爭對手崛起。
如今,蘋果AI團隊正站在十字路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平衡技術理想與商業現實?如何留住頂尖人才?如何明確AI戰略方向?這些問題,都需要蘋果高層深思熟慮。畢竟,在AI這個日新月異的領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時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