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谷歌在其Made by Google活動中揭曉了備受矚目的Pixel 10系列旗艦手機,這一系列作為Android陣營的風向標,憑借一系列創新功能如語音實時翻譯、哼唱轉歌曲、Magic Cue(魔法提示)以及Camera Coach(相機教練)吸引了廣泛關注。這些功能不僅展示了谷歌在移動AI領域的深厚實力,也讓人們看到了未來智能手機發展的新方向。
在蘋果Siri仍面臨諸多挑戰之際,谷歌在移動AI領域的領先地位愈發明顯。Pixel 10系列成功搶占市場先機,但這一成就并非沒有代價。對于并非專為AI功能而來的消費者而言,他們可能不得不為那些并不需要的AI特性買單。據海外科技媒體Android Authority分析,Pixel 10標準版在12GB的內存中,特別劃出了3.5GB用于AI功能,且這部分內存僅能通過Tensor G5的張量處理器(TPU)訪問。谷歌此次不僅在Tensor G5的GPU上進行了“反向升級”,還在內存分配上做出了大膽調整。
相比之下,同樣擁有12GB內存的Pixel 9并未采用“AI專屬內存”設計。這一變化很可能源于Pixel 9系列的市場反饋。由于端側大模型需要在本地完成數據處理,為了確保用戶體驗,必須在端側部署足夠大的內存來存儲整個模型。若使用閃存,AI對話、AI修圖等任務的耗時將顯著增加,這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顯然是不可接受的。端側AI需要高速緩存和更大的內存帶寬,運行時必然會占用一定內存。
然而,Pixel 10不僅具備AI功能,其他應用程序同樣會占用內存。當用戶同時打開多個應用程序并運行端側AI時,系統可能會出現卡頓現象。許多用戶難以區分ChatGPT、豆包、元寶等應用與端側部署的AI之間的區別,更不了解后者的性能開銷堪比重度手游。因此,谷歌在Pixel 10上規劃了3.5GB的“AI專屬內存”,旨在解決用戶同時使用端側AI和其他應用時的卡頓問題。這一設計是基于對當前端側AI模型內存需求的精確計算得出的。
盡管“AI專屬內存”有助于提升Pixel 10的端側AI性能,但這也對谷歌承諾的7年系統更新帶來了挑戰。安迪-比爾定律表明,硬件提升的計算能力總會被新的軟件消耗掉,因此老機型在面對新軟件時往往力不從心。Pixel 10雖然目前運行流暢,但四五年后可能會力不從心。而8.5GB內存能否滿足7年后的應用需求更是一個未知數。這意味著Pixel 10的用戶可能會提前感受到手機性能下降。
谷歌通過“AI專屬內存”確保了Pixel 10用戶在頭兩年能夠充分發揮AI的能力,但這一設計也縮短了手機的實際使用壽命,而這一點并未被公開告知消費者。更重要的是,這一設計剝奪了用戶的選擇權。雖然“AI專屬內存”有助于Pixel 10最大限度地發揮端側AI能力,但并非所有用戶都需要這些AI功能。對于不使用端側AI的用戶來說,他們實際上是在為不需要的功能付費。
內存作為手機的基礎組件,直接影響性能表現。對于這部分用戶而言,谷歌在Pixel 10上的設計甚至有虛假宣傳之嫌。畢竟,在宣傳中谷歌明確表示Pixel 10擁有12GB內存,但實際上如果不使用端側AI功能,Pixel 10的真實可用內存僅為8.5GB。這無疑引發了消費者對于產品真實性能和價值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