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旨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盛會——“科技賦能·灣區共融”港珠澳高校科技成果投資交易大會,即將在珠海高新區香山會議中心盛大啟幕。此次大會不僅集合了港珠澳三地頂尖高校的科研力量,更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為高校科研成果的市場化開辟了新路徑,進一步鞏固了珠海在區域科技產業化中的核心地位。
大會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為主題,吸引了包括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以及南方科技大學在內的多所知名學府參與。這些高校將帶來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眾多前沿科研成果,通過“展示-對接-交易”的一體化流程,實現了技術需求與研發資源的精準對接。這些科研成果與珠海的產業鏈緊密結合,為科技成果的落地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作為大會的主辦地,珠海通過“珠西科學城”這一核心載體,為高校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與平臺支持。珠西科學城的“一核一廊兩圈”科創布局,明確將高校技術轉化納入區域發展藍圖,促進了地方產業與高校科研的深度交融。
在機制創新方面,大會通過“院士問診”和“跨境聯合體揭榜”等創新模式,有效打破了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壁壘。院士團隊提供的一對一技術攻堅指導,為企業指明了科研方向,推動了研究方向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而“跨境聯合體”機制則鼓勵港澳高校牽頭組建跨區域科研團隊,其攻關成果可獲得專項資金支持,這一模式不僅打破了地域限制,還激發了港澳科研力量的參與熱情。
此次大會不僅是一場科技成果的展示盛會,更是一座連接學術與產業的橋梁。大會的舉辦,是落實《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通過三地協同、機制創新與政策賦能,珠海正逐步將高校科研力量轉化為區域發展的強大動力。
受邀參會的專家表示,新時期的科創發展對相關職能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既要成為專家,聚焦產業鏈圖譜繪制、前沿技術研判及政策創新設計;又要做管家,提供全周期代辦、要素協調等落地保障,形成“前端智腦+后端手腳”的協同機制。同時,他們既要搭建舞臺,構建“物理空間+數字平臺+要素市場”的載體解決實際問題;又要建設生態,推行“鏈主企業+隱形冠軍+配套企業”的生態培育計劃,用全周期培育縮短企業成長周期。
大會還強調了對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精準扶持。對于種子型企業,通過精準滴灌促進其快速成長;對于發展型項目,則構建培育-診斷-賦能等多層次服務模型。這一舉措無疑為大會的成功舉辦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實現了從單一項目招引向產業生態運營的范式變革。
隨著“珠西科學城”規劃的逐步實施以及產學研合作模式的不斷優化,大灣區高校的科研成果將加速跨越實驗室邊界,在市場中釋放創新價值。這一進程不僅為高校科研帶來了新機遇,更為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加速了珠西地區的一體化進程,推動了大灣區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