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樹科技CEO王興興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分享了關于人形機器人未來的獨到見解。他預測,人形機器人技術將在未來幾年內取得顯著突破,快則兩到三年,慢則三到五年,但這一波技術革新浪潮預計不會超過十年。
王興興指出,盡管人形機器人的硬件已經足夠使用,但仍需進一步提升規模、降低成本并增強可靠性。他強調,當前最大的挑戰在于具身智能AI模型尚未達到階段性突破的臨界點。宇樹科技已在雙足人形和四足機器人領域進行了布局,并表示無論大小、用途如何,他們都將致力于開發各類機器人。
在被問及宇樹科技的戰略重點及中國機器人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定位時,王興興表示,當前智能機器人行業尤其是AI驅動的機器人領域備受矚目,這既帶來了資源和宣傳的優勢,也加劇了競爭。他認為,對于任何一家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打磨好產品,包括提升產品質量、優化價格、完善功能和提升售后服務體驗。同時,企業應具備前瞻性,提前布局AI技術、硬件生產、全球市場拓展等方面,以確保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優勢。
關于人形機器人價格迅速下降的趨勢,王興興表示,新產品降價旨在吸引更多用戶,從而推動生態體系的建立。他提到,隨著機器人采購量的增加,租賃市場和二次開發者群體正在逐漸壯大。他甚至預測,未來當機器人能夠勝任大量工作時,國家可能會通過征稅方式支持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在談及人形機器人研發的技術難點時,王興興指出,盡管AI大模型與機器人的結合已取得一定進展,但具身智能AI模型仍需進一步完善。他提到,只有當人形機器人能夠在各種環境中自由行走并響應人類指令時,才算達到真正的臨界點。王興興認為,全球范圍內最大的技術挑戰在于提升機器人AI模型的泛用性,并克服數據采集和模型部署中的偏差問題。
王興興還分享了宇樹科技在解決機器人通用泛化性和自主決策能力不足問題上的規劃。他表示,盡管硬件已經足夠使用,但AI模型的能力仍需提升。他提到,語言模型領域的進步依賴于大量高質量數據,而在機器人領域,數據采集和模型部署之間的偏差是一個巨大挑戰。因此,對機器人AI模型的能力要求更高。
王興興還談到了人形機器人在運動表演方面的應用。他表示,盡管目前讓機器人承擔實際工作任務仍不現實,但利用AI技術進行運動或表演更容易實現。他提到,計算機誕生初期功能有限,但隨著軟件開發的進展,逐漸普及到普通用戶。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也將遵循這一路徑。
在談及宇樹科技的產品線時,王興興表示,他們不僅在四足機器人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人形機器人的銷量也在快速增長。他提到,不同尺寸的機器人將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大型機器人將用于工業場景或實際工作任務,而小型機器人則更注重娛樂屬性和開發者群體。宇樹科技致力于開發各類機器人,以滿足不同需求。
關于中國機器人企業如何開拓海外市場,王興興表示,宇樹科技一直注重全球市場,過去幾年的業績中有一半來自海外市場。他認為,品牌出海對于每家企業而言都非常重要,加強全球合作是開拓海外市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