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近期在自主研發領域邁出了重大步伐,正式啟動了研發體系的深度重組計劃。據悉,廣汽研究院將被拆分為整車、平臺、造型三個獨立研究院,并整合至廣汽集團產品本部之下,共同構成全新的“大研發體系”。
這一變革始于今年4月,預計將于7月全面完成。調整后,廣汽豐田副總經理孫大興將領導整車研究院,廣汽研究院副院長梁偉強主管平臺研究院,而廣汽集團造型設計院負責人張帆則負責造型研究院。整個“大研發體系”將由廣汽集團本部統一管理,涵蓋產品定義、財務、采購及品牌營銷等關鍵環節。
廣汽集團此舉旨在通過一體化改革,提升成本效率、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廣汽集團官方公眾號發布的信息顯示,此次改革是廣汽“番禺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該計劃旨在三年內將自主品牌銷量占比提升至60%以上,挑戰總銷量200萬輛的目標。
為了實現“番禺計劃”,廣汽集團不僅將總部遷至廣州番禺汽車城,還成立了專門的產品、采購、財務、品牌營銷本部,并引入了集成產品開發(IPD)流程,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全面推動數字化變革。IPD流程的實施與廣汽研究院的重組緊密相連,旨在通過強化產品本部的“用戶研究”職能,為研發工作提供市場洞察,提升車型成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研發體系的調整,廣汽集團內部的產品定義與規劃工作也發生了變動。過去,埃安和傳祺各自擁有獨立的產品開發團隊,而現在這些團隊已統一歸至廣汽集團產品本部管理,以提升研發資源的整合效率和執行速度。
廣汽集團的這一系列動作背后,是去年銷量未達預期和上市12年來的首次虧損所帶來的壓力。根據廣汽2024年財報,集團扣非凈利潤虧損43.51億元,同比暴跌221.80%。銷量下滑、市場競爭加劇以及促銷投入增加是導致虧損的主要原因。
面對市場變化,廣汽集團急需調整產品結構和技術路線。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指出,智能汽車市場增速超出預期,現有產品結構可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廣汽將加快推出新能源車型,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推出22款全新車型,覆蓋純電、增程、插混等主流新能源動力形式。
廣汽還與華為合資成立了“華望汽車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獨立高端汽車品牌。新車型將搭載華為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智能車控解決方案。廣汽在這一合作中主要負責生產制造,而產品定義和定位則由華為主導。
廣汽集團內部也在進行品牌策略的調整。由于傳祺和昊鉑品牌認知度不高,廣汽自2024年起將兩者納入統一管理,品牌名改為“廣汽傳祺”和“廣汽昊鉑”,不再獨立運營。這一舉措旨在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隨著內部組織的重組和品牌策略的統一,廣汽集團正試圖通過更集中、更高效的研發體系提升產品競爭力。然而,這一變革的成效如何,還需市場來檢驗。廣汽集團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番禺計劃”的目標,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