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中國在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上取得了顯著進展。據她介紹,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性能和靈巧性方面已實現了重大突破,目前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
徐曉蘭理事長強調,近年來,中國在機器人大模型、智能協同控制、人機交互以及多模態感知等核心技術上不斷取得新突破。特別是在運動能力方面,通過AI控制算法的優化,國產機器人已經能夠實現毫秒級的動作響應,其穩定性、靈活性和動作連貫性均得到了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銷量從2015年的7萬套增長到2024年的30.2萬套,連續十二年穩居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地位。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從2015年的3.3萬套躍升至2024年的55.6萬套。
據摩根士丹利6月的報告指出,中國在機器人領域的競爭中已經占據了優勢地位,領先于美國。中國在機器人研發與制造方面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其豐富的稀土資源、政策的有力支持以及完善的教育體系。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方面,中國擁有超過11000所培養機器人制造所需人才的高校,總體在校學生人數超過500萬,遠超美國的92.3萬。
這一系列的數據和報告無疑展示了中國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強勁實力和巨大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擴大,中國有望在全球機器人產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