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英特爾內部戰略分歧的消息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據《華爾街日報》深入報道,這一系列紛爭的源頭可追溯到今年早些時候,英特爾董事會主席弗蘭克·耶利提出的一項激進計劃——將英特爾的代工廠業務分拆甚至出售給臺積電。
耶利的這一提議在英特爾高層中掀起了波瀾,尤其是遭到了新任首席執行官陳立武的堅決反對。自今年3月上任以來,陳立武一直主張保留并強化英特爾的半導體制造業務,認為這對于維護公司的競爭力及美國本土供應鏈安全至關重要。這一立場與耶利及部分董事的觀點形成了鮮明對比,后者更傾向于通過出售或分拆來優化資源配置。
報道進一步指出,耶利的計劃并非空穴來風,市場上早已有傳聞稱英特爾正考慮將其代工部門獨立并尋求外部合作或出售。其中,與臺積電的合作或收購方案尤為引人注目,但英特爾官方從未正面回應這些傳聞。
然而,耶利的積極推動使得這一議題在董事會內部持續發酵,最終引發了激烈的內部沖突。陳立武的一些戰略舉措因此受阻,盡管董事會仍公開表示支持他的領導,但他在公司內外的壓力卻日益增大。
從技術層面分析,臺積電收購英特爾代工廠的計劃面臨著諸多挑戰。臺積電員工缺乏英特爾在EUV工藝方面的經驗,難以有效改進其先進技術。兩家公司在設備、校準、供應商設置以及生產工藝上的顯著差異,使得技術轉移成為一項復雜且高風險的任務。這些因素都極大地增加了交易的難度和不確定性。
在商業邏輯上,臺積電同樣缺乏收購英特爾代工廠的動力。作為行業領導者,臺積電并不希望幫助直接競爭對手提升生產能力,更不愿在未知的市場前景下投入巨額資金。同時,英特爾在美國的EUV產能也無法滿足臺積電及其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盡管耶利的提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特爾內部對于業務轉型的迫切需求,但面對技術和商業上的重重障礙,這一計劃最終能否成為現實仍充滿變數。而在這場高層紛爭中,英特爾的未來走向無疑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