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領域迎來一則重磅消息:vivo與芯片架構巨頭Arm在Arm Unlocked 2025 AI技術峰會上聯合發布全新技術成果,雙方共建的聯合實驗室首次向外界展示微架構層面的深度優化方案,為智能終端性能與能效的突破性提升開辟新路徑。
據vivo通信科技產品經理韓伯嘯透露,此次合作聚焦芯片底層特性調優,通過系統性分析核心場景的性能與功耗表現,驗證芯片架構的優化空間,并率先實現SME2創新特性的終端落地。該特性被形象比喻為"CPU矩陣加速器",可顯著提升視覺、語音等AI任務的異構計算效率。以全局離線翻譯場景為例,新方案使處理速度提升20%,同時能耗進一步降低。
作為行業首個終端品牌與Arm共建的聯合實驗室,其技術沉淀已轉化為vivo"藍晶芯片技術棧"的核心競爭力。從X80系列開始,vivo已連續四年與聯發科深度共研天璣旗艦芯片,形成"自研影像芯片+共研架構優化"的獨特技術路線。這種深度合作模式使vivo突破傳統"搶首發"的競爭維度,轉向"強首發"的技術引領。
現場演示數據顯示,搭載新一代旗艦芯片的vivo X300 Pro衛星通信版在室溫環境下跑分突破400萬大關,成為行業首個達成該成績的旗艦機型。韓伯嘯強調,這一成績并非單純追求數值突破,而是源于底層架構的硬核優化,包括指令集擴展、緩存機制重構等深度技術改進。
回顧合作歷程,vivo與Arm的聯合實驗室自去年X200系列發布時成立,已形成從架構設計到終端落地的完整技術鏈條。此次發布的SME2特性正是該機制的典型成果,其通過優化數據流處理路徑,使端側AI模型推理效率實現質的飛躍。在影像處理等高負載場景中,用戶可直觀感受到響應速度與續航能力的雙重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vivo此次并未止步于參數競爭,而是著重展示獨家技術優勢。例如在AI算力調度方面,藍晶技術棧通過動態分配計算資源,使多任務處理時的能效比提升15%。這種從底層架構到應用層的全鏈路優化,正在重塑消費者對"旗艦性能"的認知標準。
隨著X300系列發布在即,vivo此次展示的技術儲備已引發行業高度關注。業內人士指出,當其他廠商仍在爭奪芯片首發權時,vivo通過與Arm、聯發科的深度技術共研,正在構建難以復制的技術壁壘。這種"軟硬協同+生態共建"的創新模式,或將重新定義移動終端的技術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