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近期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詳細闡述了我國一季度能源形勢及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的情況,并公布了一系列關于充電基礎設施的最新數據。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底,我國的充電基礎設施數量已激增至1374.9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7.6%。具體來看,公共充電設施達到了390萬臺,而私人充電設施則更為龐大,達到了984.9萬臺。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充電設施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累計建成3.8萬臺,實現了對全國98%服務區的覆蓋。
在充電站的建設上,我國已實現了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的“縣縣全覆蓋”,全國縣域充電設施覆蓋率高達97.31%。更令人欣喜的是,已有13個省份實現了充電樁“鄉鄉全覆蓋”,鄉鎮充電設施覆蓋率也達到了76.91%。
為了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國家能源局聯合多個部門,共同開展了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上海等9個城市以及30個雙向充放電項目被選中,進行試點驗證。這一舉措旨在促進新能源汽車與電網的融合互動,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在公共充電樁的建設方面,自2024年年底至2025年3月,全國累計新增公共充電樁32.1萬臺,同比增幅高達75.3%。這一數據表明,我國在公共充電樁建設上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快。
從地區分布來看,廣東省的充電樁保有量位居全國第一,達到了700255臺。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也緊隨其后,顯示出經濟發達地區在充電樁建設上的領先地位。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2025年一季度增量達11084臺,增速高達37.97%,成為了一匹黑馬。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也展現出了較高的增量增速。
在充電樁的功率分布上,低功率充電樁(60kW以下)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占比高達58.9%。這主要是因為低功率樁技術門檻低、成本低,適合早期充電樁的普及。而中低功率樁(120kW>P≥60kW和240kW>P≥120kW)則常見于城市公共快充場景,但整體占比仍低于低功率樁。高功率段(≥240kW)的充電樁則處于萌芽階段,占比僅為6.7%。這主要是因為超快充技術的應用還受到電網容量、車輛兼容性以及投資成本等因素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