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座商業重水堆核電站——秦山核電三期1號機組,近日完成了其燃料循環發電任務,并與華東電網順利解列。這一里程碑事件標志著該機組自2023年4月24日并網以來,實現了長達738天的連續、安全、穩定、經濟且環保的運行。
這一卓越表現不僅刷新了我國在運核電機組連續并網運行的最長紀錄,同時也打破了全球CANDU-6型重水堆核電站單循環連續并網運行的世界紀錄,彰顯了我國在核電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卓越管理水平。
秦山核電三期工程包含兩臺重水堆核電機組,其中1號機組于1998年6月8日開工建設,歷經四年多的精心施工與調試,于2002年12月3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其2號機組緊隨其后,于2003年7月24日也投入了商業運行。兩臺機組的快速建設并投入運營,創造了國際重水堆核電站建設工期最短的紀錄,被譽為“中加合作的成功典范”。
至今,秦山核電三期兩臺機組已安全運行超過43堆年,累計安全發電達到2480億千瓦時。期間,兩臺機組的WANO(世界核營運者協會)綜合指數多次獲得滿分,特別是1號機組,自2019年起連續六年保持WANO綜合指數滿分,這充分證明了秦山核電三期在安全生產和機組運行方面的世界先進水平。
在本輪燃料循環中,秦山核電三期1號機組累計安全發電超過125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消耗標準煤38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97萬噸,其環保效益相當于植樹造林7.7個西湖景區那么大。這一數據不僅體現了核電作為清潔能源的巨大優勢,也展示了秦山核電三期在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