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微軟Windows 10操作系統支持計劃的訴訟案引起了廣泛關注。據Courthouse News Service報道,居住在美國南加州的勞倫斯·克萊因已向圣地亞哥高等法院提起訴訟,反對微軟計劃在2025年10月14日后停止對Windows 10的支持。
克萊因指出,他擁有兩臺運行Windows 10的筆記本電腦,而這些設備在微軟停止支持后將無法獲得必要的更新和安全補丁。他認為,微軟此舉的真正目的是推動用戶購買新設備,以便運行與Windows 11捆綁的微軟生成式人工智能軟件套件,如Copilot。
目前,盡管從Windows 10升級到Windows 11是免費的,但數百萬臺設備因缺少可信平臺模塊2.0(TPM 2.0)而無法升級。微軟強調,TPM 2.0是未來所有Windows版本的必備要求,未安裝該模塊的設備不具備升級資格。盡管用戶可通過某些方法繞過這一限制,但設備將失去官方支持,難以獲得微軟的技術援助。
對于仍在使用Windows 10的個人用戶,微軟提供了一個擴展安全更新(ESU)計劃,允許他們通過一次性支付30美元(約合215.6元人民幣)將支持期限延長一年。然而,該計劃要求用戶擁有微軟賬戶,而創建微軟賬戶以登錄Windows 11的要求正是部分Windows 10用戶拒絕升級的原因之一。因此,對于這部分用戶來說,ESU計劃可能并非可行之選。他們可能不得不考慮購買新設備來升級系統,或者轉向使用Linux操作系統。
克萊因在訴訟中要求法院強制微軟在Windows 10的市場份額降至所有Windows用戶的10%以下之前,繼續免費支持該系統。若法院支持其訴求,微軟將面臨額外的成本支出,并可能延緩Windows 11的普及進程。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微軟在四年前就已推出Windows 11,但直到今年,Windows 11的市場份額才超過Windows 10,這可能與Windows 10即將停止支持有關。
考慮到距離微軟停止支持Windows 10僅剩數月,我們不太可能在此案結案前看到結果。微軟可能會利用其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專業的法律團隊,將這場訴訟持續進行到最高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