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車在SU7新車的定購頁面上進行了低調的調整,將原本使用的“智駕”術語全面更改為“輔助駕駛”。具體來說,SU7車型的“小米智駕 Pro”現已更名為“小米輔助駕駛 Pro”,而SU7 Pro和Max車型的“小米智駕 Max”也被替換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不僅如此,小米還修改了“代客泊車”功能的描述,將其更名為“代客泊車輔助”。這一系列的更改反映了小米在宣傳策略上的微調。
面對外界的詢問,小米汽車方面回應稱,此次更名是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遵循汽車行業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他們強調,所有相關功能均屬于輔助駕駛范疇,并要求駕駛者在行駛過程中始終保持對路況的關注,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控制車輛。
關于“代客泊車輔助”,小米汽車進一步解釋說,這是一個在停車場區域內使用的輔助駕駛功能,能夠按照記憶的路線自動巡航并泊入車位。功能本身并未發生改變,只是名稱上進行了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科創板日報》的報道,近期多家熱門新能源品牌門店在宣傳產品時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智能駕駛”這一曾經的熱門宣傳詞,正在逐漸淡出車企的宣傳核心。理想、小米、蔚來、阿維塔、小鵬等多數車企在介紹產品時,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現在,車企在銷售端的表述方式更多地從“功能宣傳”轉向“條件說明”與“責任提示”。多數門店不再將輔助駕駛作為核心賣點主動宣傳,而是更多地聚焦于駕駛體驗、空間配置等其他方面。只有在用戶主動詢問時,才會適度介紹輔助駕駛功能。
這一變化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近期的公告密切相關。公告中明確提到,汽車生產企業需要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并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工信部明確要求車企在宣傳中不得使用“自動駕駛”“自主駕駛”“智駕”“智能駕駛”“高階智駕”等容易引發誤解的名詞,而應以“智駕等級 + 輔助駕駛”的方式進行描述,例如“L2級輔助駕駛”。
公告還禁止使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等名詞,并強調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必須全程參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