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關于丹麥勞動力市場的研究揭示了生成式AI模型如ChatGPT在職場中的實際影響。這項由芝加哥大學與哥本哈根大學經濟學家聯手完成的研究,通過詳盡的數據分析,評估了AI技術在2023至2024年間對丹麥就業市場可能帶來的變革。
研究特別關注了11個易受自動化影響的職業群體,如會計、軟件開發人員及客戶服務人員等。經濟學家Anders Humlum和Emilie Vestergaard通過對丹麥2.5萬名員工和7000家企業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試圖揭示AI工具在職場中的實際應用效果。
盡管AI技術在企業和員工中得到了廣泛采用,但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技術的引入并未顯著影響員工的收入或工作時間。具體而言,AI工具對各類職業的平均影響效應不超過1%,這表明至少在短期內,AI并未對勞動力市場造成顯著沖擊。
研究團隊還探討了企業對AI的投資如何影響員工的采納情況,以及AI聊天機器人在實際工作流程中的具體應用。盡管企業投入推動了AI工具的普及,且多數受訪職業的員工表示AI工具節省了時間,但實際的效率提升并未達到預期。在受訪的職業群體中,有64%至90%的員工認為AI工具節省了時間,但平均節省的工時僅為每周1小時,即2.8%。
值得注意的是,AI聊天機器人的引入還為部分員工帶來了新的工作內容。研究顯示,有8.4%的員工因AI工具的使用而承擔了新的任務,如教師需花費額外時間判斷學生是否使用ChatGPT完成作業,而其他員工則需要檢查AI的輸出質量或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AI工具。
盡管研究結果表明AI技術的引入對丹麥勞動力市場的整體影響有限,但該研究的時點和范圍也可能成為未來討論的焦點。由于研究數據主要集中在AI技術剛開始廣泛部署的階段,因此可能未能捕捉到后期出現的變化或更深層次的整合效果。研究僅以丹麥為樣本,也可能忽視了其他國家或特定行業中AI技術可能帶來的不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