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集團因手機測試時長問題引發公眾熱議。事件的起因是雷軍此前介紹小米手機研發流程時提到,每款新機上市前需完成超過30萬小時的測試。這段內容被網友重新翻出后,部分人將其簡單換算為單臺設備運行時間,得出“需連續運行34年”的結論,進而質疑數據的真實性。
針對這一爭議,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通過微博作出詳細回應。他明確表示,“30萬小時測試”是行業通用的累計時長統計方式,并非單臺設備連續運行的結果。具體而言,小米通過部署1800臺測試設備,并行模擬用戶日常使用場景,如刷短視頻、微信聊天、通話等,僅需7天即可累計約30.24萬小時的測試數據。這些設備還需同步接受高低溫循環、連續開關機、多任務負載等極端環境測試,以全面驗證產品的穩定性。
王化進一步解釋了技術細節:多設備并行測試是手機行業的標準做法,華為、蘋果等廠商均采用類似方法。這種模式既能覆蓋多樣化的使用場景,又能有效控制研發周期。例如,1800臺設備同時運行,相當于將單臺設備34年的運行時間壓縮至7天完成,從而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測試數據。
對于公眾的誤解,王化坦言:“互聯網讓專業領域的信息更容易傳播,但部分技術術語超出了基礎教育范疇,誤解在所難免。”他強調,手機測試涉及復雜的工程邏輯,累計時長的統計方式是行業共識,目的是通過大規模并行測試提高效率,而非依賴單臺設備的長時間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