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團隊正悄然擴大其公眾號信息流中的“朋友?”功能測試,并對此功能進行了優化升級,具體表現為在該入口左上角新增了“XX條更新”的提示。
“朋友?”功能主要展示了微信好友近期點了“?”(即“推薦”)的文章。這一“推薦”功能源自今年1月對原有“在看”功能的升級。新入口在公眾號信息流中的位置相當顯眼,根據測試,它通常出現在信息流的首位,甚至優先于用戶訂閱的公眾號內容。目前,公眾號信息流從上至下的順序依次為:“快訊”、“朋友?”、“關注的公眾號”、“關注的視頻”以及“看一看”,而前四個位置的排名并不固定。
面對公眾號整體流量下滑的趨勢,這一改變對超過2000萬的公眾號創作者來說至關重要。微信團隊近年來的調整動向顯示,他們越來越重視基于社交關系的內容分發,這不僅影響著創作者的收入,還關乎流量分發的公平性和公共話語權的分配。
社交推薦機制對小型公眾號尤為友好。曾幾何時,微信公眾號文章的平均打開率高達10%,但隨著短視頻的興起,這一數字在2020年前后急劇下降至1-2%。新榜數據顯示,2024年公眾號共產出了超過4.44億篇文章,其中閱讀量超過10萬+的文章僅有30.78萬篇,占比不足0.07%,原創文章更是鳳毛麟角,占比不足0.03%。盡管如此,與2023年相比,去年的10萬+文章數量還是增加了3.9萬篇,盡管文章總數有所下降。
微信團隊多年來一直在嘗試增加社交推薦在公眾號流量分發中的比重。從2017年推出“看一看”功能開始,微信就通過這一功能向用戶展示好友推薦的內容。隨后,訂閱號信息流也開始展示朋友閱讀過的文章,而“看一看”在信息流中的權重逐漸上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訂閱號信息流中的“看一看”是社交推薦與機器推薦的結合,與純正的社交推薦“朋友?”有所不同。
近年來,公眾號內容分發邏輯的調整一直圍繞著“輕訂閱,重推薦”的核心思想進行。測試中,“朋友?”在公眾號信息流中的權重高于“看一看”,這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微信作為全網獨有的不公開展示粉絲量的平臺,一直致力于“去頭部”和“去中心化”。對于粉絲量大的頭部賬號來說,這樣的調整并非利好,但對于新人創作者來說,則意味著有了更多的成長空間。
微信傾向于給后來者更多機會,這一理念不僅體現在公眾號生態中,也體現在視頻號上。在2025年微信公開課中,視頻號團隊提到,目前對于新人創作者和偏UGC的普通創作者,視頻號給予的流量傾斜和扶持力度遠大于其他平臺。
“朋友推薦”權重的提升意味著內容分發的權力正在發生變化。如今,誰擁有更多、更優質的社交關系,誰就掌握了更多的內容分發權力。這一變化經歷了三輪更迭:從最初掌握在創作者手中,到掌握在平臺手中,再到如今掌握在用戶手中。當內容分發權力掌握在用戶手中時,相對來說是最公平的,因為這種方式避免了頭部效應和信息繭房的問題。
現在的公眾號信息流看似實現了真正的分權:“快訊”由平臺決定,“訂閱消息”由創作者決定,“朋友?”由用戶決定,“看一看”則由用戶和平臺共同決定。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微信團隊對內容分發機制的深入思考,也為公眾號創作者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