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的集團的掌舵人方洪波,這位一向低調的企業家,卻意外地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先是接受了知名媒體《晚點》的獨家采訪,隨后又帶病參加了美的的股東大會,這一系列舉動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在媒體面前和股東大會上,方洪波展現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謙遜姿態。他不僅坦誠地指出了美的在出海業務和小家電市場上的不足,還高度評價了跨界競爭對手,并直言美的尚未構建起堅固的護城河,未來將面臨一場激烈的競爭。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方洪波在多次露面中,頻繁提及小米,這無疑讓人聯想到美的與小米之間的潛在競爭。事實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早前已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小米空調今年的目標是在中國零售市場躋身行業前三。
這一系列動向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深意?這還要從方洪波的職業生涯說起。
1992年,方洪波南下廣東,加入了當時已成立12年的美的,恰逢美的股份制改革。在他加入之前,美的剛擺脫了OEM貼牌的身份,投資興建了占地28萬平方米的美的工業城。隨后的幾年里,美的推出了自主品牌空調,并迅速卷入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從1996年起,空調市場便經歷了多輪次的混戰。每一輪價格戰都伴隨著各大廠家在輿論層面的激烈角逐,但最終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往往是價格。方洪波深知這一點,因此他總說空調乃至白電行業幾乎沒有護城河,因為技術停滯不前,創新難以形成代際領先,行業之爭歸根結底是價格和渠道的較量。
如今,當盧偉冰喊出小米空調殺入前三的口號時,空調市場又發生了哪些變化?答案是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在渠道層面,小米的線下渠道網絡布局廣泛,依托IOT和3C流量優勢顯著。在產能方面,雖然美的自有產能具有優勢,但小米通過合作可以動態彌補產能差距。在技術側,核心的壓縮機技術沒有突破性的創新,所謂的創新也缺乏壁壘。
因此,競爭最終還是會回到價格上。事實上,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空調市場就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小米作為跨行業多輪價格戰的勝利者,在價格營銷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這無疑給美的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回顧美的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美的早已從單一的家電制造商成長為擁有廣闊產品線和龐大資本帝國的商業巨頭。然而,在面對小米這樣的跨界競爭對手時,方洪波仍然表現出了深深的憂慮。
美的的資本運作一直沿著既定的路徑進行,從白電業務的上下游及品牌布局,到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的擴展,再到近年來逐漸涉足新能源、高分子材料、汽車零部件和醫療器械等多元化領域。然而,這些資本運作似乎并沒有讓美的跳出自己的舒適區,而是在既有軌跡上小心翼翼地前行。
在采訪中,方洪波提到了他喜歡的作家茨威格和他的半自傳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在這本書中,茨威格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和那個動蕩的時代,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無能為力。方洪波似乎與茨威格感同身受,在面對現實的挑戰時,他也感到了某種無能為力。
或許,作為中國的職業經理人,方洪波的理想是帶領美的走向新的高度,但在現實中,他不得不選擇延循既有的軌跡,盡量減少風險,守住美的的一畝三分地。這種無奈和妥協,或許正是美的在面對小米等跨界競爭對手時顯得審慎和保守的原因。
美的未來的增長之路,無疑將籠罩在小米等跨界競爭對手的陰影之下。而方洪波,這位美的的掌舵人,將如何帶領美的應對這場惡戰,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