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Windows系統近期再度成為輿論焦點,此次爭議源于用戶對系統更新可能導致硬盤數據丟失的擔憂。一名ID為@Necoru_cat的日本用戶通過社交平臺披露,其電腦在安裝Win11 24H2版本安全更新(KB5063878)后,使用群聯主控的硬盤在寫入量超過60%的情況下,一次性寫入50GB以上數據時會出現界面卡頓,恢復后可能伴隨文件損壞甚至硬盤掉盤現象。
該事件迅速引發連鎖反應。由于Windows系統強制更新機制的存在,用戶無法規避潛在風險,導致網絡平臺出現大量關于"如何暫停系統更新"的教程。B站相關視頻播放量突破200萬次,反映出用戶對數據安全的普遍焦慮。有用戶調侃稱:"不知道明天先來的是微軟新bug,還是硬盤里的重要文件。"
針對這一指控,微軟、群聯電子及多家科技媒體展開多輪驗證測試。微軟聲明其內部測試及遙測數據均未復現硬盤損壞情況,技術支持團隊也未收到類似故障報告。硬盤主控廠商群聯電子投入4500小時進行專項測試,使用涉事型號硬盤及日版游戲安裝包進行負載測試,結果均未出現用戶描述的掉盤現象。值得注意的是,知乎有用戶通過Linux系統模擬出類似故障,進一步削弱了Windows系統直接導致問題的可信度。
深入調查發現,爆料用戶@Necoru_cat長期在社交平臺發布批評Windows系統的內容。其測試方法存在變量控制爭議,例如同時使用多塊不同批次硬盤進行測試,其中11塊出現故障的硬盤雖包含群聯主控產品,但未排除硬件個體差異或測試環境干擾。這種時間節點上的高度關聯性,加上網絡傳播的放大效應,最終演變為集體性恐慌。
此次風波暴露出Windows系統長期存在的信任危機。今年7月,微軟承認Win11 24H2更新(KB5060829)導致防火墻誤報2042錯誤;6月的KB5060842更新則引發內存泄漏問題。更令用戶困擾的是,部分bug持續十余年未獲修復,例如任務欄托盤區殘留已卸載軟件圖標的問題,即便使用專業卸載工具仍無法徹底清除,迫使部分用戶手動修改注冊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