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檔由懂車帝攜手央視推出的輔助駕駛測試節目《懂車智煉場》引發了廣泛討論。該節目針對市面上36款熱門車型,涉及問界、智界、小米、小鵬、蔚來、比亞迪、理想、阿維塔、特斯拉等眾多品牌,在封閉場地模擬了城區與高速的15種高危事故場景,對輔助駕駛系統進行了全面考驗。
特斯拉方面的代表陶琳對此次測試表示,公司并未過分關注排名,因為任何測試或排名都具有相對性和時效性,而安全標準的追求則是永無止境的。她強調,特斯拉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致力于實現更高的安全標準,并呼吁公眾在享受輔助駕駛便利的同時,切勿忽視路況,安全駕駛始終是第一位的。
盡管懂車帝隨后澄清并未進行排名,但測試結果依然引發了業界內外的熱議。多家車企,包括特斯拉、華為系的鴻蒙智行、智界汽車及AITO汽車等,通過官方渠道表達了對測試結果的保留態度,有的甚至直言不予置評,字里行間透露出對測試專業性的質疑。
業內專家指出,由單一機構主導的測試往往難以避免主觀性和局限性,這也是國標、行標存在的重要意義。標準的制定需要多方參與、專家研討乃至全行業的共識,這一過程復雜且漫長。媒體追求時效,但在快速發布信息的同時,容易忽略標準的全面性和嚴謹性,從而引發爭議。測試成本高昂,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測試公正性,也成為了一個敏感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為節目背書的央視,在測試風波后似乎也與懂車帝保持了距離。這一變化進一步削弱了測試結果的公信力,加劇了公眾的質疑聲。有網友猜測特斯拉可能“贊助”了測試,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懂車帝不太可能為了特斯拉而得罪其他車企,畢竟特斯拉并不以市場投放見長,這種猜測缺乏確鑿證據。
面對質疑,懂車帝在次日發文回應,強調測試僅代表特定條件下的碰撞結果,不能全面反映車輛在所有輔助駕駛場景下的表現。他們希望通過節目提高消費者對輔助駕駛安全邊界的認識,強調駕駛員始終是生命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盡管測試的專業性受到挑戰,但業內人士認為,在相同標準下,測試仍能為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測試還引發了對車輛配置實用性的思考。以小米SU7 Max和小米SU7 Ultra為例,雖然搭載了高性能的輔助駕駛系統和豐富的傳感器,但在“消失的前車”測試中表現不盡如人意。相比之下,特斯拉以其簡潔而高效的視覺為主、FSD芯片為核心的解決方案,在此次測試中取得了較好成績。這促使業界反思,是否過多的配置堆砌反而影響了產品的實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