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近日公布了一項重大決策,即計劃將其Windows 11操作系統中的用戶界面框架WinUI進行開源。這一舉措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后制定出的分階段實施計劃。
據微軟透露,WinUI的開源之路并不平坦,主要原因在于其高度的復雜性和與Windows操作系統的深度綁定。Windows 11的用戶界面構建在多個專有層之上,這些層級無法直接對外公開,因此微軟需要謹慎區分哪些部分可以共享給開源社區,哪些部分需要保持私有。
為了順利推進開源進程,微軟精心規劃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始于8月底的WASDK 1.8版本,微軟將增加鏡像頻率,更頻繁地將內部開發進展同步到GitHub平臺,以提升透明度并向外界展示開發進度。
進入第二階段后,微軟將允許第三方開發者在本地克隆并構建WinUI的GitHub倉庫。為確保開發者能夠順利上手,微軟還將提供相關文檔進行指導。
第三階段,微軟將進一步開放測試基礎設施,使貢獻者能夠在本地提交代碼請求(PR)并運行測試。同時,微軟正積極解決私有依賴關系問題,以保障開源過程的平穩進行。
最終,在第四階段,GitHub將成為WinUI開發、問題追蹤及社區互動的核心平臺。微軟將逐步減少對內部鏡像的依賴,全面擁抱開源社區。
這一系列舉措標志著微軟在開源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不僅有助于提升WinUI框架的透明度和靈活性,也將進一步激發開發者社區的活力,共同推動Windows操作系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