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科技】12月22日消息,近日,人工智能領域的新秀Chat GPT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嶄露頭角,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提出各種復雜問題,并驚嘆于其所展現出的智慧。然而,對于Chat GPT的開發者來說,這一切似乎早已在計劃之中。
在Open AI首屆開發者大會上,CEO阿爾特曼(Sam Altman)透露:“如今,約有200萬開發者正在使用我們的API進行開發,而超過92%的財富500強公司也在使用我們的產品。”這些“開發者”中,不乏普通人。據虎科技了解,公開網絡信息表明,已經涌現出成百上千個具備各種功能的GPT衍生產品,構建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生態系統。
GPT的開發者Open AI也因其產品的成功而獲利頗豐。據TheInformation網站報道,Open AI目前年度營收已突破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5億元),遠超去年僅2800萬美元的業績。
那么,除了技術實力,Open AI到底憑什么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暢銷書《AIGC:智能創作時代》的作者杜雨博士認為,GPT-4 Turbo的更新將競爭重心從“技術競爭”逐漸轉向了“生態競爭”。誰能夠為生態系統提供更多支持,讓更多人參與其中,誰才可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1、競技勝者:生態競爭的潛力在哪里?
事實上,國內的生態競爭已經進入全新階段。
在今年5月的中關村論壇上,專家透露,中國已經發布了79個規模超過10億參數的大模型;而在7月初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有信息顯示,中國已有130家大模型研發公司。目前的共識是,參與“百模大戰”是一項資金消耗巨大的游戲,參與者必須迅速找到商業化路徑才能生存下去。
直到8月31日,首批11家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的AI大模型開始向社會提供服務,大模型正式從幕后走到臺前,開啟更廣泛的應用生態布局。
中信建投表示,首批大模型的上線標志著中國大模型行業正式進入產品化落地階段,國內大模型產品的生態逐步構建,服務規范化,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依然在大模型應用方面走在前列,率先將大模型技術應用于整個生態系統。
例如,在今年10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發布了多款AI原生應用,基于大模型技術和AI原生思維進行了全面重構。
百度重新構建的“百度新搜索”旨在讓搜索引擎不再僅僅是被動的信息查詢工具,而能夠主動回應用戶并與用戶互動。通過文心大模型重新構建的百度地圖可以與用戶實時互動,準確識別用戶意圖等。此外,百度如流還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知識和信息管理服務,包括企業通訊和協同辦公等功能。
另一家巨頭騰訊也深度應用了大模型技術于多個業務場景。在最近舉行的2023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副總裁蔣杰展示了騰訊混元大模型應用于騰訊會議、騰訊文檔、騰訊廣告等產品和業務的能力。
例如,在多人線上會議后,人工智能可以迅速總結各方觀點并智能生成會議紀要。文檔可以一鍵生成標準格式的文本,并基于表格內容自動生成圖表等。雖然百度如流、騰訊會議和騰訊文檔已經深入AI辦公領域,但行業內還涌現了科大訊飛、金山等競爭對手。但目前,全面智能化落地最快,并在大模型全生態應用方面取得領先地位的玩家之一是釘釘。
2、100天打造“AI價值”,全面智能化辦公是必然趨勢
在2023年春季釘峰會上,釘釘總裁葉軍宣布:“新釘釘將全面智能化,未來一年將實現所有場景的智能化布局。”
當時,釘釘宣布接入千問大模型,演示了通過輸入“/”來喚起10余項AI能力。從那時開始,釘釘似乎獲得了飛躍式的進展,僅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全面智能化,構建了全場景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