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空調行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分化態勢。產業在線數據顯示,家用空調銷量同比增長8.3%,但中央空調內銷額大幅下滑10.1%。奧維云網監測的線上市場更揭示出行業隱憂:2100元以下低端機型銷量占比首次突破50%,行業陷入“以價換量”的惡性循環。
然而,在這片紅海中,格力電器卻創出了一條逆勢增長曲線:風不吹人系列產品銷量增長131%,AI動態節能技術系列實現360%的驚人增長,海外業務同比增長10.19%且自主品牌占比達70%。
在競爭如此白熱化的背景下,格力究竟是如何穿越行業周期的呢?
中高端空調破局低端內卷
2025年空調市場在政策補貼、高溫天氣與價格戰的三重作用下,上演了一場冰與火的交響曲。消費補貼政策持續刺激終端需求,家用空調銷量保持增長,但繁榮背后隱藏著深層次危機。
房地產調整導致中央空調需求疲軟,工程項目市場明顯收縮。2025年上半年中國家用空調市場,呈現出明顯的“量增價減”的尷尬局面,據產業在線數據顯示,家用空調銷量同比增長8.3%,但銷售額增速遠低于銷量增速。
與此同時,低端機型占比持續提升,歷史性突破50%,主銷機型均價較2024年四季度下降17.2%。這意味著半個市場已經陷入無利可圖的境地,行業整體正陷入低端競爭的泥潭。
價格戰自年初蔓延至618,仍未徹底平息,部分機型在多重補貼下價格探至歷史低點。價格戰背后是產能過剩、庫存高壓與供需失衡的惡性循環,這不僅擠壓企業合理利潤,更透支行業創新潛力。
有業內人士指出,“行業正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博弈。”家電行業已進入“舊動能調整、新動能培育”的轉型期,單純依賴規模擴張的模式難以為繼。
在這場激烈的市場博弈中,頭部企業的表現成為打破行業困局的關鍵變量。今年夏天,不僅中國東北遭遇高溫,歐洲、美洲、非洲及亞洲等多地區也接連經歷破紀錄熱浪。這為空調市場帶來了階段性需求紅利,也成為檢驗企業競爭力的“試金石”。
作為頭部企業的格力空調,在此次極端天氣中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爆發力:6月以來東北三省格力空調安裝量半個月就沖到近10萬臺。京東平臺上,東北格力成交額同比暴漲700%。僅在京東618大促中,格力明星產品“風不吹人”系列空調銷量同比激增240%。
這僅是格力在國內市場表現的某個縮影。在行業均價持續下探的背景下,格力通過精準的產品矩陣調整實現突圍。
2025年上半年,格力“風不吹人”系列家用空調,憑借仿生翼導風技術,銷量同比增長131%;搭載AI動態節能技術的系列產品,銷量同比激增360%。這兩個系列不僅構成格力逆勢增長的核心引擎,更成功引領空調行業新一輪技術革新浪潮,激發更大的消費潛力。

從表面看,是格力空調獲得了市場的青睞、實現中高端產品線的高速增長。但深究其中底層邏輯,不難看出,這其中既有消費需求的轉變,也有格力技術躍升、結構優化等戰略結果。
近年來,消費者需求已經從簡單的溫度調節轉向對健康、舒適、節能和智能化的綜合追求。這種需求變化不僅重塑了產品設計理念,更重新定義了行業價值分配方式。
在健康需求方面,消費者對室內空氣質量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格力“風不吹人”系列產品通過雙驅冷暖分送技術與分布式送風系統的創新應用,格力柜機實現了“淋浴式制冷”與“地毯式制熱”的精準控溫,垂直溫差控制在0.11℃,完美契合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室內空氣質量與體感舒適度的升級需求。
“冷靜王+柜機”系列在性能上再次升級,實現67℃高溫穩定運行不停機,搭載冷等離子除菌技術實現空氣循環殺菌,搭載國際領先分布式送風技術,吹出“養生風”,創造恒溫空間,為用戶打造健康舒適好環境。
近年來,節能需求在“雙碳”戰略背景下愈發凸顯。政策層面,國家對高能效標準的限制不斷加碼,2025年上半年一級能效機型在線下市場的銷額占比已超過95%。
格力“AI動態節能技術”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和自主研發的高適用性AI芯片,跟隨用戶使用習慣、周圍環境變化而自動調整輸出最優省電運行方案,解決了消費者夏季使用空調耗電高和犧牲舒適度達到節能的痛點。

依托“不設上限”的研發經費投入,格力在送風技術、節能技術、智能控制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目前,格力累計獲得50項“國際領先”技術認證,累計申請專利超13萬件,其中發明專利超7萬件,是唯一一家連續九年進入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前十的家電企業。更格力主導制定兩項制冷壓縮機國際標準,填補了行業空白。
同時,格力依托凌達壓縮機、凱邦電機等自有核心零部件品牌,格力構建了從芯片設計到整機制造的垂直產業鏈,降低了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在原材料價格波動與行業價格戰中形成了獨特的成本優勢。
這不僅為產品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更構建了行業技術壁壘,成為格力能夠在中高端市場保持競爭優勢的根本原因。
從產品到渠道的結構優化
隨著消費者需求從“單品購買”向“全屋智能”演進,能夠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家電企業將占據先機。
在產品端,格力圍繞“好電器、格力造”的產品戰略,實現冰洗產品、廚房電器、環境電器等系列產品全覆蓋,產品定位健康化、智能化及個性化,并實施套系化布局,充分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全方位需求。
在家用空調領域,格力推動高端機型占比升至45%;中央空調板塊以15%市占率持續領跑,其GMV9智岳系列多聯機憑25%平均節能率,成為大型建筑節能改造首選。同時,格力還推出了臻鮮風家用空調、真知?灼見風不吹人中央空調、睿風恒溫除濕中央空調、空氣源熱泵三聯供等空調及熱泵產品。空調產品的結構優化助力其兼顧規模優勢與利潤率穩步提升。
圍繞用戶需求,格力持續豐富生活電器產品線。為了全方位滿足高品質家居需求,格力推出了零平嵌冰箱、凈靜II洗衣機、風神i7油煙機、“真火”燃氣灶等極具競爭力的生活電器產品。

面對智能化浪潮,格力以“美好生活、一步到位”為核心理念推進全屋智能,自主研發AIoT家居物聯平臺、G-MESH通信架構等技術,將AI語音交互、自清潔、能耗監測等功能轉化為差異化競爭力,推出智能家居產品并形成能源、空氣、健康、安防、光照五大解決方案。
在渠道端,格力以“董明珠健康家”門店為核心重構消費體驗,打破傳統家居賣場的單一銷售模式,通過場景化體驗、數據可視化、智能交互三大手段,整合健康休閑、產品體驗、直播互動三大功能區,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健康家居生活解決方案。
截至2025年中期,全國已有超800家門店完成智能化改造,并加速推進城市旗艦店網絡布局,形成覆蓋核心商圈的體驗式零售矩陣。
北京店開業首日銷售額突破8560萬元,長沙店單日成交額超2億元,這種“線下體驗+線上引流”的O2O模式,不僅提升了客單價,更強化了用戶對格力高端品牌的認知。
在線上渠道上,格力加強自營及第三方平臺建設,積極擁抱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新流量模式,實現了線上線下渠道的協同發展。2025年上半年,格力直播電商銷售額突破50億元。

自主品牌的海外突圍
在全球家電產業格局中,空調行業作為關鍵細分領域,正處于深刻變革期。近年來,中國空調企業在出海浪潮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整體呈現出規模增長與結構優化并存的態勢。
從市場分布看,中國空調企業出海正加速擺脫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呈現多元化格局。曾經作為中國空調出口主要目的地的美國市場,其占比已顯著下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洲、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蓬勃興起。近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的市場占比已超過美國。
在這樣的行業出海大背景下,格力電器走出了一條獨特且成效顯著的出海路徑:從早期價格優勢轉向技術創新、品牌建設與本地化運營并重。一方面,格力加大研發投入,針對不同市場氣候條件、能源標準與消費偏好,開發適配性產品技術。另一方面,愈發重視自主品牌建設,通過國際展會、贊助活動、社交媒體營銷等多元渠道提升品牌國際知名度與美譽度。
從海外業務表現來看,2025年上半年格力海外營業收入達163.35億元,同比增長10.19%,創下歷史新高,而更關鍵的是,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70%,在“一帶一路”國家這一比例更是超過85%,這標志著格力已徹底擺脫依賴貼牌代工的低附加值出海模式,完成了從“產品出口”到“品牌輸出”的產業升級。

格力在不同區域布局緊扣技術適配、品牌深耕的邏輯,形成精準化區域滲透。
格力自主研發的超高溫制冷(68℃)、超低溫制熱(-40℃)空調,通過自主壓縮機技術解決中東高溫制冷、歐美低溫制熱與能效兼容難題;寬頻高效轉子壓縮機(1-200Hz運行)獲國際領先認定,既提升舒適性又強化競爭力。這些技術成為海外突破的“敲門磚”,支撐產品高端溢價,助其規避價格戰,這是格力保持產業競爭優勢的底層邏輯。
在東南亞市場,格力通過本地化生產基地降低關稅與物流成本,同時針對當地高溫高濕氣候推出定制化空調機型;在中東市場,其憑借核心技術優勢中標大型項目,將光伏空調與儲能技術結合提供零碳建筑解決方案;在歐洲市場,GMV6系列多聯機技術納入歐盟能效認證體系,成功突破高端市場壁壘。
與此同時,格力通過“品牌授權+區域代理”模式,以GREE、TOSOT、KINGHOME三大品牌梯隊覆蓋不同市場需求,目前已在全球建立近500家自主品牌代理商網絡,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等國推進本土化經營。
新加坡格力的正式揭牌,進一步夯實東南亞核心市場布局。格力在澳大利亞珀斯城市之心、塞爾維亞世博會、中國澳門BA數據中心等大型商用項目中標,持續強化了全球化的領導品牌形象。
以長期主義構建價值壁壘
當前空調行業已進入技術迭代、需求升級與政策引導共振的轉型關鍵期,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成為核心發展方向,行業競爭邏輯也從“增量規模比拼”轉向“存量價值爭奪”,價格戰的短期紅利逐漸消退,價值戰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空調行業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博弈的關鍵節點,格力的突圍之路更凸顯出步步為營的前瞻性:通過技術創新構建差異化壁壘,避免同質化內卷;以全球化視野優化供應鏈布局,從“產品出口”轉向“品牌輸出”;通過工業制品與智能裝備業務的高速增長,平抑主業波動;在行業偷工減料時,格力逆勢加碼研發并推出十年免費包修政策,倒逼行業質量升級;在同行紛紛閉店時,格力升級超800家“董明珠健康家”門店,構建場景化體驗空間。
格力的“長期價值主義”還體現在綠色轉型中。上半年其再生資源板塊處理廢舊家電6972萬臺,減排二氧化碳122.57萬噸,同時建立6個再生資源基地覆蓋“生產-回收”全產業鏈,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
如今,格力以“服務市場、就近生產、產區協同、智能制造”為原則,建成1家國家級卓越級智能工廠、11家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5G工廠與6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與數字技術實現“全面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既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又能快速響應全球市場需求,進一步鞏固制造優勢與成本優勢。
可見,行業轉型期的真正韌性,不在于以價格戰搶占短期份額,而在于構建價值壁壘,以技術創新驅動結構升級,將短期壓力轉化為長期優勢。當行業迎來復蘇周期時,這種圍繞“價值”構建的技術、品牌與生態優勢,必將釋放更強勁的增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