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在的東北而言,正在集中精力全力發展汽車產業,去年6月,寶馬在華迄今為止最大的投資項目——沈陽里達工廠投產,具備100%生產電動車能力。
2月20日,華晨寶馬在沈陽鐵西工廠里達廠區迎來了第500萬輛國產車型的線下,而扮演里程碑角色的這一關鍵車型則是即將上市的i3 eDrive 40 L。相較于目前在售的eDrive 35 L,新車將會擁有更高的動力規格和配置表現。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華晨寶馬完成了從0到500萬輛的轉變。回憶過去,華晨寶馬第一輛國產車型在2003年9月正式下線,截至2015年1月份,華晨寶馬第100萬輛下線,用了11年零1個月。
而第二個100萬,華晨寶馬用時3年,第三個100萬,華晨寶馬用時2年零1個月,第四個100萬,華晨寶馬用時1年7個月,第五個100萬,用時不到一年半。
受益于雄厚的重工業基礎,長春、沈陽等東北城市,在燃油車時代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重鎮。不過,在新能源汽車引領的發展浪潮中,長三角、珠三角順勢而上,東北城市卻面臨“出局”風險。
此前,沈陽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的7個“新字號”產業之一。去年12月,《沈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沈陽將形成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協同發展的戰略格局。其中還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3萬輛,完成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新能源整車產量占比達到20%以上。
有分析認為,沈陽等東北城市如果依托原有的汽車產業供應鏈,同時整合土地、港口等優勢資源,聚焦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業研發,也并非沒有翻身的機會。
在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看來,沈陽可成為深圳,是東北里面的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