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消息,世衛組織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超10億人患有某種形式的殘疾,這一數字占人口的15%,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和壽命的延長,這一數據還將上升。因此,為了使更多人關注到這一邊緣群體及其需求,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四被設立為“全球無障礙宣傳日”(Global Accessibility Awareness Day)。
今天,我們迎來了第十一個全球無障礙宣傳日。在科技時代,像Google這樣的大型科技企業正通過創新技術為殘障人士提供真正有幫助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并讓他們獲得平等的生活體驗的。

圖:Google 無障礙團隊
Google無障礙產品助力無礙生活
幫助運動障礙者“手控”數字服務
在數字化的時代,Google致力于讓每個人都能使用技術。然后對于一些行動不便和手腳不靈便的殘障人士來說,現有技術有時仍然無法滿足他們的全部需求。因此,Google的硬件創新部門Google ATAP與殘疾人社區的成員和倡導者密切合作,使用 Jacquard(互聯網服裝平臺)技術打造一種柔軟的交互式補丁或袖子,使人們通過簡單的手勢就能訪問數字,健康和安全服務。這種編織技術可以穿戴或定位在各種表面和各處位置,并根據每個使用者的需求進行調整。

圖:Jacquard Tag
Garrison Redd是一名殘疾人舉重運動員和一位殘疾人社區倡導者,同時Garrison也參與了 Jacquard研究項目測試。Garrison表示:“就創意而言,自拍選項非常有用。"如果我在健身房并戴著臂章,我可以通過自拍選項調整到一個合適角度為我的教練和訓練人員捕捉圖像,而不需要費力使用輪椅找位就位。因此,這項技術確實增加了我的獨立性,這對有殘疾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在助力改善殘障人士生活的同時,Google也將他們的使用反饋意見落實到了具體工作中。例如,Google正在開發用于手勢識別的機器學習模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模型能適應每個人獨特的靈活性。這將使有不同程度運動障礙的人能夠使用簡單的手勢來進行如打電話給某人,或訂購共享汽車服務等。這些日常的改善似乎只是漸進式的,但正如Garrison所說,“正是這些小事使依賴和獨立之間產生了差異。”
幫助聽力障礙者“看到”對話
“2020年8月,有生以來我第一次有機會做了一件其他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 給我的兒子打了一通電話。”
Matthew Johnston是一名無障礙倡導者。自出生,他便患有重度耳聾。在過去的生活中,Matthew一直依靠字幕和唇讀來進行交流。但在與人電話聊天時,由于無法給對方的語音加上字幕或進行面對面識別,“打電話”對Matthew來說一直是一個“挑戰”,直到Google Pixel的 Live Caption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Live Caption是Google推出的一款自動字幕系統。只需輕輕一點,Live Caption就能為用戶設備上的視頻和語音音頻自動添加實時字幕。用戶可以在視頻、播客、電話等媒體上使用它。由于Live Caption語音識別是實時發生的,而且完全在設備上進行,所以即使用戶沒有手機數據或Wi-Fi,Live Caption也能正常工作。
“多虧了Live Caption ,當Harry 說話時他的話能立即能轉換成文字。我能夠在閱讀Harry所說的話的同時,以一種自然流暢的方式回應他。 ” Matthew表示,自從與兒子“第一次”通話后,他還嘗試了給他的醫生、同事、家人和朋友們都打了電話,反饋很好,他甚至幫他的妻子打了一通電話......“在過去,這簡直是我不敢想象的事情”。Matthew興奮地表示。
幫助語言障礙者無礙溝通
除了聽力障礙,生活中還有數百萬人由于中風、ALS、腦癱、腦外傷或帕金森病等疾病而飽受語言障礙困擾。為真正幫助這些有語言障礙的殘障人士更無礙、更容易地與他人交流同時與Google助手互動,Google推出了一款首創的Android應用 —— Project Relate。
Aubrie Lee是Google的一名品牌經理,Aubrie熱愛交友,她認為交流是人的一項基本訴求,然而肌肉萎縮癥嚴重影響了Aubrie的語言表達。“當人們一開始就不能清楚地理解我說的話時,他們就很難了解我,就像有一道無形的“墻”把我和他人隔開了。”
Project Relate是Google語音和研究團隊多年研究的延續,記錄了超過一百萬的語音樣本,基于這些樣本,Google的無障礙團隊將創建每個人獨有的個性化語音-語音和語音-文本模型。目前這款應用有3個模式,第一個模式是聽和轉錄,先去聽取然后把聲音轉成文字;第二個模式是捕獲語音,然后進行重復;第三個模式是進入到互動的方式,也就是說有語言障礙的人可以通過它和 Google 助理進行互動。該應用目前仍在測試中,Google之后將進一步發展和加強這一項目。
幫助殘障人士追求夢想,實現平等體驗
對于盲人旅行藍調歌手Joshua Pearson來說,歌曲創作并不僅僅意味著一首好的旋律。“對我而言,歌曲創作更像是一種“語言”,來談論和表達我的感受。通過播放我的音樂,我希望能讓其他人感受到我的情感。” 在進行音樂創作時,Google的TalkBack可以讓Joshua將歌詞口述到手機中,然后再播放給他。對于 Joshua 來說,TalkBack不僅是改善他日常生活的工具,更是他創作時的的“紙”和“筆”,幫助他表達情感和追求音樂夢想。
為了使許多語言障礙者也能和其他人一樣平等地“被理解”,2019年,Google與社區組織和有語言障礙的殘障人士合作,開展了一項Project Euphonia研究項目,旨在創造更具包容性的語音識別模型。今天,Google正在擴大該項目研究范圍,以涵蓋另外四種語言:法語、印地語、日語和西班牙語。通過這一擴展,Google可以為更多的人創造更有幫助的技術--無論他們身處何處,使用何種語言。
此外,為了使Google的溝通產品更具包容性,能兼顧更多不同類型的殘障用戶使用需求,Google Meet新增了一項新功能Multi-pin。Multi-pin可以讓用戶同時“釘”住多個屏幕,尤其是對于患有ASL的用戶。使用Multi-pin,他們可以同時“釘”住演講者和口譯員的屏幕,從而在虛擬會議上同時看到翻譯和對他們講話的人。像其他許多無障礙功能一樣,Multi-pin的實用性目前已超出殘障用戶的范圍。
攜手殘障群體,創造無礙未來
在殘疾人社區,有一句話可以很好地概況“殘障人士包容”的含義,那就是 “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 (沒有我們的參與,就不要做關于我們的決定)”。對此,Google無障礙團隊高級總監Eve Andersson表示,殘障人士在社會中面臨的障礙類型往往有很大不同,因此,沒有哪個人的生活經驗是普遍適用的,這也是為什么Google在任何無障礙產品、倡議或計劃開發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涵蓋大量殘障人士的原因。
同時,Eve Andersson也表示,是參與并傾聽這些來自Google內部和外部社區的意見,使這些無障礙工具和功能的誕生成為可能。未來,Google將繼續與殘障人士和社區合作,攜手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和無障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