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攜手嶗山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共同推進的海洋環流模擬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全球首個實現1公里水平分辨率的海洋環流模式LICOMK++已正式構建完成,并在跨異構超算平臺上成功運行,完成了全球公里級的氣候海洋模擬。
海洋作為地球氣候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于調節能量平衡和碳循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吸收了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大部分額外熱量以及相當一部分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近年來,隨著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繁發生,科學界對海洋中中小尺度過程的研究興趣日益濃厚,這些過程對于提高氣候預測的精確度至關重要。
LICOMK++模式的成功研發,標志著全球海洋模擬的分辨率首次達到了1公里級別,這一突破性的進展使得科學家們能夠直接模擬亞中尺度的海洋動力過程。這一高分辨率的海洋環流模式就像是在全球海洋圖譜上安裝了一臺高精度顯微鏡,能夠清晰捕捉到渦旋、鋒面等復雜動態特征,這對于理解和預測海洋熱浪、臺風以及極端降水等氣象災害具有重要意義。
試驗結果表明,LICOMK++模式在模擬多個關鍵海域的中小尺度環流結構方面展現出了強大的能力。通過這一模式,科學家們能夠更準確地還原海洋中的動力過程,為提升氣候預測的質量提供了堅實的科學支撐。這一成果的取得,無疑將為氣象預測部門提供更高精度的海洋初始場信息和邊界條件數據,從而有效增強全球與區域海洋環境變化的氣候預測能力。
LICOMK++模式的成功研發還為未來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該模式有望與地球系統模式中的其他模塊進行深度耦合,進一步推動對地球多圈層相互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同時,在高質量數據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LICOMK++模式也有望成為構建“數字孿生海洋”的核心技術工具,為新一代數據驅動型決策系統的建設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