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市場對蘋果服務業務的未來展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主要源于摩根士丹利發布的一份深度投資者報告。該報告不僅剖析了蘋果與谷歌合作的微妙關系,還探討了人工智能技術(AI)對蘋果長遠發展的影響。
報告中,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提出一個核心觀點:蘋果服務業務的持續擴張態勢或許已觸及天花板。在此背景下,蘋果與谷歌的合作狀態以及AI技術的演進,被視為決定蘋果未來命運的兩把關鍵鑰匙。
近日,蘋果高管艾迪·庫在法庭上的發言,意外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他提及Safari瀏覽器上谷歌搜索量的下滑,并透露蘋果正積極與包括Perplexity在內的其他搜索合作伙伴洽談。然而,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庫的真實目的可能是為了強化蘋果與谷歌之間的合作關系,而非幫助谷歌鞏固市場地位。這一解讀在市場上引發了連鎖反應,谷歌股價應聲下跌,迫使谷歌發表罕見聲明進行反駁。
摩根士丹利進一步分析指出,艾迪·庫曾公開表示失去與谷歌的合作將使他深感憂慮,這凸顯了谷歌合作對蘋果的重要性。報告隨后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景:一是蘋果失去谷歌合作,將面臨每年約200億美元(約合1446.52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損失,并需緊急尋找替代方案;二是蘋果繼續維持與谷歌的合作關系,繼續享受可觀的搜索收益。
在失去谷歌合作的“熊市”情景中,摩根士丹利認為,蘋果可能難以通過AI搜索工具實現同等收入。AI平臺的用戶增長迅速,如ChatGPT和Perplexity等工具可能無需依賴蘋果就能實現業務擴張。若這些服務直接向用戶收費,蘋果將無法從中分一杯羹。該情景還假設蘋果自身的AI努力未能取得預期成功。
相比之下,在維持谷歌合作的“牛市”情景中,摩根士丹利認為,谷歌每年向蘋果支付的200億美元費用是物有所值的,因為能夠觸及每一位iPhone用戶。這種用戶訪問權對AI搜索公司同樣具有吸引力,而蘋果掌握著這一關鍵資源。無論蘋果選擇替換為AI搜索公司,還是同時保留谷歌,都將繼續扮演“守門人”的角色。
摩根士丹利還指出,蘋果在AI領域的布局不容小覷。Apple Intelligence有望成為iPhone用戶的主要搜索方式。同時,蘋果在AI、智能家居、健康等領域的市場存在較強,這些領域均具備成為萬億美元級別市場的潛力。摩根士丹利此前的調查顯示,iPhone用戶平均愿意每月支付9美元以獲取Apple Intelligence功能,預示著該服務未來可能轉化為訂閱模式。
摩根士丹利的這份報告之所以同時提出兩種對立的可能性,是因為認為蘋果服務業務既面臨潛在風險,又存在投資者可能高估問題嚴重性的情況。決定蘋果未來走向的關鍵因素,在于能否保留與谷歌的合作關系。然而,摩根士丹利仍在等待其他因素的明朗化,以更準確地判斷蘋果服務業務的最終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