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末佳節的腳步日益臨近,微信小店悄然上線了“送禮物”功能的灰度測試,為用戶的節日送禮增添了一份便捷與驚喜。此次測試范圍已擴展至全類目商品,但僅限于原價1萬元以下的商品參與。符合條件的商家將自動獲得該功能,并在商品詳情頁顯著位置展示“支持送禮物”的入口。
用戶現在只需在微信小店中挑選心儀的商品,點擊“送給朋友”按鈕,即可進入“確認禮物”頁面。在這里,用戶可以輕松選擇商品的款式,并查看價格,隨后在“送禮物”頁面選定接收禮物的朋友并完成支付。整個過程無需事先詢問對方的收貨地址或喜好,大大簡化了送禮的繁瑣步驟。
收禮方在收到禮物消息后,可以自主填寫收貨地址,并有權更換為同價位的其他款式商品,只需點擊“收下禮物”即可確認接收。這一設計不僅尊重了收禮者的個人選擇,也避免了送禮過程中的尷尬與不便。
值得注意的是,送禮功能并不支持禮物轉贈,且一旦禮物消息成功發送給接收方,無論對方是否收下,贈送方在24小時內都無法撤銷贈送或訂單。若收禮方在24小時內未確認收下禮物,訂單將自動取消并退還金額至贈送方的支付賬戶。
目前,這一新功能僅對部分用戶開放,據商家透露,預計下周將全面覆蓋所有用戶。對于商家而言,送禮功能的推出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特別是對于那些銷售具有強烈禮品屬性的商品。它不僅簡化了送禮流程,還借助微信的社交屬性,讓送禮變得如同發送紅包一樣簡單,有望大幅提升禮品銷售的成功率。
一位零食類商家表示,他們正在積極準備更多禮盒裝產品,以迎接新功能帶來的新客紅利。同時,他們也期待著即將到來的圣誕節、元旦節、農歷新年、元宵節和情人節等節日,相信這些節日將激發更多的送禮需求。商家認為,新功能并沒有創造新的需求,而是降低了送禮的難度,這讓他們感到十分振奮。
從商家訂單頁面來看,當贈送方完成支付后,若收禮方尚未確認收貨地址和收下禮物,禮物單狀態將顯示為“待付款”。一旦收禮方填寫地址并確認收下禮物,禮物單狀態將更新為“待發貨”。商家在收到“付款成功通知”和“待發貨通知”后,即可開始處理訂單。
禮物訂單與普通訂單在售后處理上保持一致。若包含運費險,接收方被視為運費險的受益方,若發起退貨退款,可按對應運費險規則享受賠付權益。商家若不希望參與送禮功能,可在微信小店后臺的營銷中心關閉該功能,但需注意目前僅支持全店開啟或關閉,無法針對單個商品進行設置。
對于微信而言,送禮功能的推出讓人聯想到微信紅包的誕生。兩者都出現在年關將至之時,都滿足了用戶維系人情的需求,都降低了行動門檻而沒有創造新的需求。微信紅包憑借其輕松有趣的特性,成為了高頻使用的工具,而送禮功能也有望在微信電商生態中發揮類似的作用。
微信電商業務并不擅長拼SKU和價格,其真正的優勢在于掌握的社交關系。送禮功能的出現,彌補了微信電商在社交關系利用上的產品層面缺失,有望真正激活社交關系在電商生態中的潛力。
自今年8月視頻號小店升級為微信小店以來,店鋪及商品信息已在公眾號、視頻號、小程序、搜一搜等多個微信場景內流轉。這表明微信電商的戰略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騰訊對微信小店寄予厚望。
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多次強調,騰訊正在重新定位直播電商業務,使其更加貼近微信電商。他們希望構建一個依托整個微信生態系統的電商生態系統,而不僅僅局限于視頻號和直播頻道。
社交關系本身具有“病毒式傳播”的效應,送禮功能有望吸引更多新用戶通過搜索熱門禮品品牌名或點擊禮物鏈接進入微信小店,完成首次消費。騰訊計劃在視頻號和小程序中增加搜索功能,利用搜索技術優化信息流,提高轉化效率。
劉熾平表示,他們希望通過微信生態打造統一且值得信賴的購物體驗,關鍵在于索引化和標準化。未來,騰訊將結合視頻號和微信搜一搜,形成更多的增量閉環,并利用AI大模型提高搜索結果的相關性。